关税阴霾下的避险新风向:亚洲消费股、印度银行股和日本长债
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
来源:华尔街见闻
三大资产类别的异军突起,标志着投资者思维正从“追逐全球增长和出口”向“寻求国内需求韧性庇护”转变。“投资者开始给一个更加分裂、更加保护主义的世界定价”。
在全球贸易冲突硝烟弥漫之际,海外顶级投资机构转向防御,资金涌入亚洲消费必需品股、印度银行股和日本长债。
关税风暴中的避风港
消费股方面,MSCI亚太消费必需品指数自4月2日以来上涨5%,不仅是11个行业板块中表现最佳的,还击败了同期下跌2.5%的大盘基准指数。
华尔街投行也一致看多,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在4月2日后的报告中,一致推荐亚洲消费必需品股,敦促投资者采取防御性策略。与此同时,富达国际表示已趁机抄底中国消费股,押注这些公司将从政府刺激措施中受益。
与此同时,印度银行股正乘着低关税敞口的东风,创下历史新高。自4月2日以来,印度NSE Nifty 银行指数已上涨逾7%,表现优于基准NSE Nifty50指数逾3%的涨幅。
由于在国际贸易中的业务规模有限,印度银行被认为相对而言能够抵御全球关税紧张局势带来的风险。分析师表示,大多数银行的基本面也依然强劲。
在货币市场方面,日本超长期国债正在吸引创纪录的外国投资者资金流入。
日本证券业协会周一发布的最新数据,3月份全球基金净买入了2.18万亿日元(约合155亿美元)的日本债券,这些债券的原始期限超过10年。所有期限的净买入总额达到6.03万亿日元,创下自2004年以来的第二高纪录。
全球投资思维的重大转变
分析认为,三大资产类别的异军突起,标志着投资者思维正从“追逐全球增长和出口”向“寻求国内需求韧性庇护”转变。
“投资者开始给一个更加分裂、更加保护主义的世界定价,”新加坡盛宝市场首席投资策略师Charu Chanana表示,“在这样的环境下,本地政策支持和消费将变得更为重要。”
以亚洲必须消费品为例,虽然长期贸易冲突几乎不会放过任何行业,但消费必需品在经济压力时期已经证明了其韧性。更具吸引力的是,该行业基准指数在2024年之前连续四年下跌,相比之下,MSCI亚洲信息技术指数自2019年以来基本保持多年不间断上涨,这意味着消费必需品股有追赶的空间。
而各国政府的财政刺激计划正在为消费必需品板块提供额外动力。
富达国际基金经理Terrence Kan表示,他目前更青睐在中国内地上市的股票,而非在香港交易的股票,因为前者可能从支持措施中受益更多。
消费必需品的韧性、印度金融业的独立性以及日本国债的避险属性,共同构成了一幅清晰的投资路线图:在不确定性主导的市场中,防御性资产配置和地域多元化将是制胜关键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这一转变不仅是短期战术调整,更可能预示着全球资本流动的长期趋势——从贸易敏感型资产向更具韧性的行业和区域转移。
发表评论